“红黑榜” “田保姆” “新乡贤”————钦州市创新机制推进撂荒耕地治理纪实
发布时间:2022-05-31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5月24日,灵山县旧州镇长基村,绿油油的田野生机盎然。 本报记者 敖帅昌 摄
希望的田野上,处处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钦州市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举全市之力全面打响了撂荒耕地治理和流转示范攻坚战,从上到下,人们虽步伐各不相同,但通过签下“责任状”、列出“红黑榜”、请出“田保姆”、请来“新乡贤”,压实属地、部门、干部、农民“四方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守住安全底线,“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截至5月10日,全市已有4.08万户农户同意复耕,已恢复耕种8493公顷,治理率达91.26%。
日前,记者行走在希望的田野,追寻钦州“田长”们的“治荒”足迹。
列出“红黑榜”——倒逼沃野田畴万象“耕”新
“林书记、王市长曾到我们街道清理水利渠道。”
“书记、市长常常记挂着粮食生产。”
千头万绪的事,就是千家万户的事,“吃饭问题”更是头等大事。始终牵挂全市撂荒耕地治理工作的市委书记林冠、市长王雄昌带头“赶考”,纵使是外出参会、学习期间,时刻不忘“田长”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自去年10月拉开撂荒耕地治理和规模化流转示范试点工作序幕以来,我市迅速成立了市、县(区)、镇(街道)各级撂荒耕地治理工作专班,各专班又组建了督导组和微信工作群,及时督查工作进展,切实以点带面,创新“红黑榜”等机制倒逼责任层层落实。
“治理成效要在微信群晒一晒后,大家相互‘较劲’,谁也不想掉队。”3月3日,在钦南区犀牛脚镇督导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时,该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黎巨作时刻关注着工作群动态。
钦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昌福接过话茬:“耕地保护红线,是带电的‘高压线’,谁都碰不得。‘红黑榜’和考核制度,既给干部群众立了光荣榜,又套上了‘紧箍咒’。”
灵山县陆屋镇是全市8个撂荒耕地治理和规模化流转试点镇之一,为完成今年95%以上的撂荒治理目标,各村干部不管白天黑夜,按照网格化管理分头走家串户宣传动员。“五哥,你家不是有近0.3公顷田地吗,今年种早造吗?”
“我想种晚造就行了。”
3月10日,天已擦黑,心系撂荒耕地治理的陆屋镇广江村支书吴德鹏来到村民黄庭喜家中边拉家常,边宣传劝导。
“现在有规定,早造一定要种。自己不种就要流转给别人帮种。要是丢荒半年以上会被政府列入黑榜名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也暂停发放。”
听了支书的话,黄庭喜沉思了一会儿,最终点头答应今年把田地恢复早造种植,并现场签下承诺书,摁下红手印。
“撂荒耕地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广江村的撂荒面积较多,治理任务重,进度一定要加快。”吴德鹏说。
根据《钦州市加强耕地撂荒治理稳定粮食生产若干措施(试行)》文件要求,撂荒半年以上的农户将被列入黑榜名单,暂停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连续撂荒2年及以上的,取消承包经营权……
知晓相关政策后,有村民早早下了田。走进钦北区大寺镇屯强村委那造村,村民陈炳权正卷着裤腿儿边摆秧盘,边唱快板:“人勤地生宝,人懒就地生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禾”……
今年65岁的陈炳权在自家0.2公顷多的田地里种植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不用干部提醒,我的地也荒不了。”一向自力更生的他早把确保耕地耕种当成了个人荣誉。
“炳权叔歌唱得威,种地我们也比不过他。”黄金珠的妻子闻声而来。今年70多岁的她也在自家地里种植了0.67公顷水稻。
请出“田保姆”——科技赋能春耕春种“潮”起来
春夏之交,走进钦南区久隆镇大岭村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站在高高的田埂上,大岭村支书韦光仔细盘算着村子春耕的事情。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小时候半饥半饱的日子韦光至今记忆犹新。看到村中不少田地被丢荒时,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在他心头油然而生。
在征得农户同意后,韦光决定与另外5名村干部一起代耕代种撂荒耕地8公顷,并作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途径之一。韦光笑着说:“今年利用无人机飞播效率更高。”说话间,一架无人机正在水田上空匀速低空播种。
镜头切换至钦北区大寺镇屯强村委那造村,“90后”黄建珠高中毕业后便跟随父亲黄宝浩一起下地种粮。从刚开始的2公顷到现在的13.3公顷,黄建珠家已是那造村响当当的种植大户。
“我们村几乎没有撂荒地,因为撂荒的我们家都租来种水稻啦。”黄建珠笑嘻嘻地说,“村民很乐意把地交给我们,这样就可以放心去打工了,每年每公顷还有3000多元租金。”
经过10年的实践,黄建珠已是种粮“老手”,一般的农机都能熟练驾驭。在那造农机专业合作社仓库,黄建珠如数家珍:“4台犁田机、3台插秧机、2台收割机、2台烘干机……这是我们的全部‘家当’。”去年,黄建珠家种植水稻净收入约14万元。他坚信“只要政策好、能吃苦,种田一样有前途”。
胡礼寿、李文成同样是大寺镇的种粮大户。今年,在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动员下,胡礼寿到屯强村委流转了6.7公顷撂荒耕地种植水稻。李文成则依托自己合作社的设备,计划在四联村委天白村建成3.3公顷灭荒示范基地。
记者来到李文成家中,只见一栋尚未装修的楼房里堆满了稻谷。这是李文成辛勤耕种的果实。目前,天白村80%的田地都由他代耕代种。当问及未来,65岁老汉笑笑:“我今年种了18.7公顷,等有了大型碾米机,还要扩大面积。”
儿媳妇何美林非常支持李文成。2021年,她从广东辞职回乡与公公一起种田。“回家也方便照看小孩。”何美林说。
目前,全市有299个经营主体参与撂荒耕地治理,其中种粮大户203个,农业企业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7个,家庭农场7个。由经营主体代耕代种1830多公顷,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327公顷,与农户联耕联种313公顷,被村民称为“田保姆”。
请来“新乡贤”——搭建平台让现代农业更有奔头
“一夜卖出过7.5万公斤滞销芒果!”
“相信她还能创下更多新纪录。”
在灵山县苏屋塘村,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叫甘有琴,也叫“巧妇9妹”。自接触短视频和电商直播以来,“9妹”不断“吸粉”,如今已是全国有名的“带货女王”。成为网红后,她探索“网红经济+消费扶贫”模式,与灵山县多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培育发展加盟农产品基地180多个,帮助农民年销售荔枝、沃柑、百香果等农特产品20多万吨。
和“9妹”一样,浦北县艳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艳也是一名“带货达人”。自“浦北艳姐”直播间成立以来,她通过60多场手机直播,为红椎菌、柑普茶、陈皮等农产品代言,累计实现交易超250万元。
近年来,为解决农产品购销问题,我市在加快农业生产基础上,搭乘互联网快车,积极拓展农产品销路。一群农村“网红”如雨后春笋,一批“新乡贤”亦不逊色,他们既是乡村振兴人才,又是农产品代购代销的“帮帮手”。
浦北县绿源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不仅每年把农民种植的水稻、马铃薯、芋头等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外销,还给福旺镇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燕萍说:“我们今年计划种植水稻26公顷,现已流转土地13公顷。”
走进位于钦北区皇马工业园的广西利佰兴食品有限公司,“利天下,佰业兴”几个字引人注目。今年,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分别在大垌镇、大寺镇流转撂荒耕地约133.3公顷、66.7公顷种植优质水稻。公司董事长利佰兴说:“我们保价回收稻谷深加工成米粉,这有利于撂荒耕地治理,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又解决了农产品购销问题。”
有了“达人”、乡贤的“加持”,不少村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在钦南区沙埠镇油路村委,上虎坝村村民杨家任把自家的0.13公顷地流转给本村香甜草莓园老板后,自己则跑到草莓园打工,每日拔草、喷药、施肥……忙个不停。
“我在这上班每月有3000元工资,流转土地每年每公顷有2700元租金,很划算。”杨家任开心地说。
起笔,即是战略眼光;落笔,便是满目葳蕤,一幅更新、更美的生态田园画卷在广袤的钦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原文出处:钦州日报2022年05月26日第一版
原文作者:记者 姚绍贤
原文链接:http://qzrb.gxqzxw.com:8081/pc/content/202205/26/content_14876.html
(编辑:农丰)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1194584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