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业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湖北日报报道:500亩撂荒地“变废为宝”

湖北日报报道:500亩撂荒地“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2-09-16作者:佚名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许应锋 通讯员 兰昌林

  “今年虽然受了旱,但油葵籽仍收了1万多斤,能卖5万多元。”9月1日,站在郧阳区城关镇翻山堰村9组七斗种,一弯弯坡地里的油葵秆子,显露出收获的气象。翻山堰村党支部书记朱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500亩坡地复垦后,成了“刮金板”。

  翻山堰村地处半山腰,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有2600多亩坡地,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该村有501户1863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全村常住人口不足400人,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留守人员年纪越来越大,种不动地了。”朱强说,11个村民小组的撂荒地有近千亩,“大家都很痛心。”

  如何变撂荒地为宝地?

  翻山堰村是郧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成坤的乡村振兴包联点。去年底,针对撂荒地复耕问题,成坤多次组织城关镇、村“两委会”班子、党员、群众座谈商讨,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继续发展油类作物种植,即利用撂荒地发展油葵、油菜等经济作物。同时,镇政府整合资金,对撂荒地进行复垦整理,并配套建设油料加工厂。

  复耕地谁来种?大家商讨后,决定在给农户“确权、确数”后,由翻山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来集体耕种,前两年不给农户流转费,以后农户、集体以七三比例分红。

  办法确定后,镇、村干部组织召开在家群众院场会,给群众算经济账、社会账、发展账,调动大家热情。

  “大家不用投一分钱,还有钱挣,这个办法好!”58岁的朱德华,报名把4亩地复耕种油葵。

  最终,村民们报名确认复耕面积达960亩。

  今年初,该村6个村民小组的500亩连片撂荒地复耕启动。翻山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40余万元,请挖掘机、拖拉机清除杂草杂木,同步把机耕道也修到地边。4月种下油葵种子,6月开始,500亩油葵渐次花开,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今年5月底,翻山堰村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350万元,建设1400平方米、日产2吨毛油的油品加工厂,预计10月份完工。

  “以后种的油料都不愁卖了。”朱强说,“剩余的撂荒地,今明年也将研究复耕。”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9/t20220914_43063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