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业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抗旱抢插  抓好晚稻前期田间栽培管理

抗旱抢插  抓好晚稻前期田间栽培管理

发布时间:2022-07-30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水稻苗情简报

  2022年第4期

  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编  2022年7月27日

  抗旱抢插  抓好晚稻前期田间栽培管理

  

  一、晚稻苗情动态

  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水稻苗情监测点于7月26日进行秧苗移栽大田,种植的是优质稻品种:中浙优H7,更香优703,粤农丝苗。据移栽当天苗情调查,各品种秧龄均为17天,平均叶龄4.6叶,同比少0.1叶;平均苗高25.5厘米,同比少1.73厘米;平均茎基宽0.48厘米,同比多0.03厘米;平均每株总根数17.4条,同比多1.9条;白根数15.6条,同比1.6条;平均分蘖率3.33%,同比少8.34%。总体上秧苗素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秧苗素质为中上水平。

  二、近期天气情况

  钦州气象预报:7月28日至8月上旬气温在26℃~35℃之间,以多云有小雨为主。

  三、生产建议

  (一)适时抢插适龄壮秧。

  晚稻秧苗移栽前3~5天应追施“送嫁肥”,喷“送嫁药”,使秧苗移栽后返青快,防止病虫害带入大田。在秧龄达到3.5~5片叶时进行移植,抛秧以3.5~4叶龄为宜,插秧以4~5叶龄为宜。抛(插)秧时应在早上或傍晚进行,中午太阳猛,这时抛(插)秧易灼伤秧苗。我市晚稻抛(插)秧工作应在8月5日前完成,使禾苗有足够生育期,并避过寒露风天气危害。

  (二)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移植前,在办田时亩施500公斤腐熟农家肥(加40公斤磷肥混合堆沤一个月以上)作基肥,或复合肥20公斤、磷肥25公斤。犁耙田后要开好田边沟、十字沟、工作沟,平整田面,形成泥皮水待抛(插)秧。一般超级稻和杂交稻每亩移栽1.8~2.0万蔸,常规稻每亩2.1~2.3万蔸为宜。

  直播稻在播种后15天左右补施基肥,每亩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30公斤和适量有机肥。

  (三)早施分蘖肥,薄水促分蘖。

  在秧苗移植5~7天,禾苗返青时,要及时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4公斤,使禾苗早生快长,插后10~12天亩施尿素5公斤和氯化钾6公斤,促进禾苗均衡健壮生长。直播田在播种后30天左右施分蘖肥,

  水分管理:移栽后2~3天灌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保持浅水至分蘖够苗前,以水调肥,促进禾苗返青和早生快发。

  (四)适时晒田控苗。

  排水晒田可控制禾苗无效分蘖发生,减少养分损耗,巩固有效分蘖,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能力,为水稻创高产奠定基础。

  1、适时晒田。一般在水稻每亩苗数达18万苗左右(即禾苗封行够苗时)开始晒田,具体时间要看禾苗长势和田土肥水管理情况等决定,禾苗长势旺、肥力好、排水不便的田块,可提早在亩苗数15万~16万左右进行晒田;肥水管理不到位,长势差的禾苗,可在够苗时晒田,以确保每亩达到足够有效苗数。

  2、露晒田要求。排水晒田时,要疏通田沟、排水沟,保证田间水分顺利排出稻田,达到全田无水均匀晒田目的。晒田要求:晒田以晒至田面硬实,田土有开裂,茎叶硬直,叶色变淡黄即可。如果是禾苗长势差的田块,应采用多露轻晒方式,以确保禾苗正常生长。在阴天多雨期间,可适当延长晒田时间,以达到控苗效果。

  (五)绿色防控病虫害。

  晚稻生长前期要注意抓好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纵卷叶虫、稻飞虱、稻瘿蚊、福寿螺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控,以绿色防控为主,实施水气平衡栽培,增强稻株抗性;推广稻鸭共育模式,田间安装杀虫灯、诱捕器、诱虫板、黄板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虫害发生。药剂防治时,要适时适量,安全正确使用对口农药,最好添加增效剂,减少用药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平时要密切关注当地病虫情报信息,经常进入田间巡查,及早发现病虫害,及早防治。

  (六)加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当前我市气温高,太阳猛,雨水少,会有一定旱情,各地要抓好抗旱抢插和田间护苗工作,推进插秧进度。同时要注意天气预报,加强大雨、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防控,稻田周边要开好排洪沟,加固河堤水坝,当遇到灾害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禾苗安全生长。

  (编校:农丰)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128631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