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业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上思:发展生态养殖 做活“水文章”

上思:发展生态养殖 做活“水文章”

发布时间:2022-06-08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上思县结合旱改水项目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密度生态养殖,利用清水养鱼,肥水循环灌溉的绿色发展理念,做活“水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上思县在妙镇那苗村“旱改水”农旅产业示范园,钢架大棚内的大型圆池里,一尾尾肥壮的鳗鱼正在群聚觅食。技术人员正麻利地喂鱼和查看长势,根据天气、温度等因素,为鱼儿调气供氧。

  现场声:

我们要根据市场调节,第一批我们先选一批大的鱼苗先出市场。据了解,该示范园高密度生态养鱼项目于2020年3月建设,7月投入使用,总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有大鱼池10个、小鱼池12个;其中小池容纳养鱼量为3000多斤,大池容纳养鱼8000多斤;2021年养殖的黑鲷鱼年产出2万多斤,产值达20多万元。

  本批待销鱼苗于2021年11月开始陆续投放,饲养有花鳗鱼、赤眼鱼、鲈鱼、黑鲷鱼等四个品种,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南宁等地,目前花鳗鱼准备上市,市场价达45元一斤,效益十分可观,而且高密度生态饲养的鱼类具有肉质结实、无泥腥味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

  上思县万发农林有限公司副经理 陈永帅:

  通过养殖渔业,把鱼的粪便制作成农家水肥,直接用于田间灌溉,实行了利用绿色资源生产原生态绿色产品,基地的高密度鱼池的优势是每立方能养几十斤鱼,我们基地20多个鱼池,年产量达到十多万斤鱼。

  近年来,上思县在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中,积极探索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发展高密度生态养鱼,利用养鱼后的肥水经过微生物分解后,释放出养分再灌溉到农田,实现“一水两用,鱼壮田肥”,为“旱改水”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并且高密度生态养鱼项目项目占地小、效益好、高产出,从投放鱼苗、喂养、管理、捕捞整个过程都十分方便,而且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大了收益。

  上思县万发农林有限公司副经理 陈永帅:

  目前基地长期安置就业的岗位有十几个人,种植期间,临时用工覆盖周边村屯大概也有五六十人。

项目不仅让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取一笔稳定的土地租金,让农村留守劳力和部分弱劳力通过就近务工获取薪金,从而保障了群众的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通过产业示范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119942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