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以防治穗颈瘟为重点的早稻中后期病虫害管理工作——钦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第七期
发布时间:2022-06-08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当前我市早稻普遍处于拔节期—孕穗期,部分早插田块已抽穗。据市气象部门预测,6月份我市出现较强降雨过程较多,月降水总量255-400毫米,月平均气温27℃-28.5℃,总体呈现高温高湿的状态,此时处于破口期的感病品种易被稻瘟病菌侵染,造成穗颈瘟的流行。此外,降水频繁亦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繁殖及纹枯病的扩展蔓延,造成早稻产量下降。因此,各地要加强早稻中后期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尤其要做好临近破口期的穗颈瘟防治工作,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一、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稻瘟病、稻曲病:叶瘟主要发生在山区、历史病区及易感品种田块,平均病叶率为0.01%-0.4%,重的田块病叶率达1.6%-32.7%。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中等偏轻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7.6万亩次,叶瘟流行盛期将持续至6月下旬末;穗颈瘟流行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初,穗颈瘟的防治适期为破口前3-5天至破口期。稻曲病常年在田间零星发生,其发生条件与穗颈瘟发生条件相似。
2、纹枯病:早插田块病丛率一般为2.3%-27.04%,加权平均为15.92%,重的田块一般为48%-70%;中插田块病丛率一般为0.9%-11.04%,加权平均为5.33%,重的田块为20.5%-28.4%。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发生流行期为6月初至6月下旬,防治适期6月上中旬。
3、稻飞虱:当前田间虫口密度一般为81-540头/百丛,加权平均400头/百丛,高的田块为1125-4244头/百丛,孕穗期后防治指标为>500头/百丛,当前我市部分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60万亩次,发生盛期在6月至7月上旬,其中6月上中旬为发生高峰,防治适期为6月上旬。
4、稻纵卷叶螟:当前田间幼虫密度一般为1-40头/百丛,加权平均17.9头/百丛,高的田块95-380头/百丛;田间蛾量一般为122-308头/亩,平均188.4头/亩,高的田块为1067-1825头/亩。预计中后期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45万亩次,发生盛期在6月上中旬,浓绿田块为重发区,防治适期为6月上旬。
此外,鼠害、水稻钻蛀性螟虫、福寿螺、稻胡麻叶斑病、稻叶蝉、稻蝗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水稻破口前3-5天至破口期是预防穗颈瘟、稻曲病等穗部侵染性病害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进行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齐穗后再喷施药物防治一次。对于感病品种,要采取以预防穗颈瘟、稻曲病和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两迁”害虫的策略。对于非感病品种,要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两迁”害虫,并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水稻自身抗性。
2、化学防治防治稻瘟病可选用咪鲜胺、福美双、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水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己唑醇、多菌灵等药剂;稻曲病可选用戊唑醇、氟环唑、申嗪霉素等药剂;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噻虫胺、速灭威等药剂;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
3、注意事项 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施用杀菌剂与长效杀虫剂混用,可在配药时添加农药助剂的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大风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的天气条件下施药。农药使用者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审校:陈军 编辑:农丰)
植保工作人员在田间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119866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6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
- 2025-08-05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汛抗旱救...
- 2025-08-01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业农...
- 2025-07-31第十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 2025-07-23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
- 2025-07-22生物炭“双向”发力:破解...
- 2025-07-18植物糖转运蛋白进化与功能...
- 2025-07-182025年全国秋粮病虫害...
- 2025-07-15学习苏门家训 涵养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