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业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全面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

全面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

发布时间:2022-03-01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有助于提升村民收入、建设乡土文化聚集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据《北海日报》报道,铁山港区兴港镇小马头村的恒温大棚培育一种新品种南瓜苗,目前一棵售价约1元,每两个月可育出一批苗,一年可育6批苗,全年亩产值将达10多万元,寒假期间吸引了不少返乡大学生加入到育苗生产中。

  每亩年产值10万元!小马头村恒温大棚培育的岂止是新品种南瓜苗,简直是新时代的“摇钱树”,难怪能够吸引当地众多返乡大学生加入到育苗生产中。据报道,小马头村委通过制订“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公路经济”的发展思路,向科技要生产力,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将效益好、产值高的恒温大棚培育新品种南瓜苗作为该村特色富民产业。

  发展特色惠民富民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农村的题中之意,是对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热切回应。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根基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乡村就会成为“空心村”,乡镇就会唱“空城计”,乡村振兴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有助于提升村民收入、建设乡土文化聚集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打造乡村特色富民产业,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者。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通过产销订单、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据统计,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吸纳农村户籍劳动力接近7成,有效带动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兴港镇小马头村的恒温大棚培育新品种南瓜苗产业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该村善于挖掘人才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报道告诉我们,经村委引导,小马头村的金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返乡创业,搭建恒温大棚约90亩,用于西瓜、辣椒、节瓜等农作物育苗,解决了周边群众150余人的就业问题。

  打造乡村特色富民产业,要因地制宜大力发掘特色资源。在谋划村庄整体发展方向时,各村屯应依据本村的资源禀赋,确定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与家庭产业。这一过程需从本村整体资源角度出发,系统梳理村庄现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等资源禀赋,形成详细的资源清单,明确以优势资源为核心支撑的乡村整体产业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引导农民家庭将投入要素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小而精、精而美的乡土特色产业,凸显“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培育骨架小、专精尖的乡村特色产品、能工巧匠和特色产品品牌。在此基础上,以产业为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典型引路,因地制宜,做大产业发展蛋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屯,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打造乡村特色富民产业,要发挥农村创新创业的驱动作用。从实践来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村民创新创业热情,释放乡村家庭产业活力,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因此,要大力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引进一批科技人员和社会资本入乡创业,帮助一批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在乡创业。除了种养业之外,不妨立足乡土文化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以激活乡村经济新业态。如依托乡村人文历史、工匠技艺等发展家庭休闲农业、家庭旅游服务业与乡村家庭文化产业。在手工技艺方面,让村民既有的手工技艺形成乡土品牌,既是促进乡土技能更好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乡村家庭产业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设计融入乡村手工艺传承与发展,乡村手工艺品牌化建设大有可为。除了非遗传统技艺之外,还可以设法将村民生产生活型技能与兴趣爱好型技能实现品牌转化,全方位激发村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bh/t113354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